发布日期:2022-05-17 14:28:33 信息来源:山东省政府网
陈琛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李宇红女士,省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李春雷先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张登方先生,省财政厅总会计师单卫国先生,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二级巡视员殷涛先生,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林国华女士,省市场监管局登记注册处处长王立河先生,介绍我省加快质量强省建设和促进市场主体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李宇红女士介绍有关情况。
李宇红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质量体现着人类的劳动创造和智慧结晶,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近年来,我省大力实施质量强省战略,聚焦农产品、食品药品、工业品、日用消费品、建设工程、服务业、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对外贸易等八大领域,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不断完善质量促进机制、强化质量基础设施、加强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夯实品牌支撑体系、培育经济发展质量新优势,助力山东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以“大质量”推动新发展。一是在制度上,以质量规划聚合力,抢机遇。为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实现质量质量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制定并印发《山东省“十四五”质量发展规划》,进一步强化省级质量发展工作协同机制,凝聚质量发展工作合力。推动各市党委、政府将质量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深入实施质量强省战略,加强统筹协调和研究部署,健全工作推进、交流、宣传机制,强化部门、政企、政社联动,各方全力配合、协调行动,切实推进《规划》落地实施。二是在落实上,以质量提升强品质,促发展。连续五年制定山东省质量提升年度行动计划,持续推动主要行业、关键领域、重点区域质量提升,山东省农产品合格率、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合格率均稳定在98%以上,药品评价性抽检合格率达99.8%,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各项质量指标均稳中有升。三是在改进上,以考核为导向,做表率。国务院开展省级政府质量工作考核,我省获评A级等次,产品质量、工程质量、质量政策与监管环境等三大领域处于全国领先水平,青岛市黄岛区获得国务院办公厅“2020年推进质量工作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通报表彰。
第二,以“好品牌”赋能新发展。一是加强公共品牌建设。围绕打造“好客山东·好品山东”品牌体系,加强顶层设计,创新“好品山东”品牌,省政府印发《关于共建共享“好品山东”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从构建“4+1”品牌体系,打造标准体系,夯实技术支撑体系,完善质量基础设施体系,创新评价体系,做好宣传推广体系等方面规范推进“好品山东”建设。发布首批223个“好品山东”品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好品山东”品牌荣获2021年度山东省改革品牌表彰。二是发挥政府质量奖标杆引领作用。全省累计获得中国质量奖及提名奖24个,培育山东省省长质量奖87个,提名奖90个,推出880家高端品牌培育企业,加快了品牌高端化进程。2021年世界品牌实验室《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我省入榜企业品牌价值达到20351.53亿元,较2017年增长79.3%,品牌价值居全国第3位。
第三,以“强基础”支撑新发展。一是加强质量基础设施能力建设。全省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总数达到5507项,持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围绕疫情防控、高端制造等领域计量需求,发布实施地方计量技术规范19项、立项28项。构建产业链服务体系,累计为近千家大中型企业提供产业计量服务。确定青岛设立国际标准化组织常设性会议和论坛,成功举办三届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向全球提供了“中国标准”经验,展示了“山东标准”发展成效。全省发布实施地方标准、建成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数量均居全国第一。获批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拥有3个国家级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平台示范区,数量全国第一。二是加快推进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建立质量基础设施线上线下服务平台46个,在全国率先实现省内全域推行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促进各类质量要素释放服务效能,青岛、烟台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入选全国20个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
第四,以“严监管”保障新发展。一是在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坚持生产、流通一体化监管,扎实开展重点工业产品专项整治、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守护行动,大力推进快检技术研发应用,创新开展检测报告电子送达和产品质量风险监测,有效避免了区域性、行业性质量安全风险。二是在认证、检验检测机构监管方面,加强自愿性、强制性认证活动监督检查,开展检验检测机构全覆盖检查,严厉打击网售假冒检验检测报告等违法行为,进一步强化了源头防控。三是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方面,在全国率先建成全瓶种、全介质、全链条气瓶充装追溯系统和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公安部门、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文化和旅游部门分别开展了“昆仑2021”专项行动、城市建设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文化和旅游市场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筑牢质量安全屏障。
第五,以新《条例》实施保市场主体发展。截至4月30日,全省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368.95万户,同比增长11.10%,高于全国0.6个百分点。其中,企业420.66万户,同比增长11.11%;个体工商户923.91万户,同比增长11.36%;农民专业合作社24.38万户,同比增长2.11%。3月1日《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正式施行,市场主体准入规范化便利化进一步提升,3、4月份全省市场主体增速加快,新登记市场主体同比增长18.96%,高于前4个月增幅1.5个百分点。
下一步,质量强省办将认真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推动各相关部门深入实施《山东省“十四五”质量发展规划》,加快质量强省建设。
一是持续凝聚质量发展合力。质量强省办将发挥好牵头抓总作用,制定好《质量强省建设纲要》,会同各市政府、各相关部门将质量发展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落实好《山东省“十四五”质量发展规划》涉及的60项重点任务,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工作有效落实。
二是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聚焦传统消费升级、新兴消费扩容、数字赋能增效、绿色低碳转型、养老托育拓展、新型城镇化建设等“六大行动”和科技研发、营商环境、数字变革、产业生态、要素保障、民生改善等“六大创新”,全面落实《山东省质量提升2022年行动计划》,实施质量提升“七大创新工程”。
三是加快实施品牌战略。研究制定《“好品山东”区域公共品牌培育管理办法》等配套文件,在服务业领域推出第二批“好品山东”品牌,并做好品牌动态管理。适时启动第九届省长质量奖评选工作,组织开展山东省制造业、服务业高端品牌培育企业评选,推出高端品牌培育和示范企业。落实《山东省优质产品基地认定管理办法》,开展好省优质产品基地创建示范工作。
四是巩固提升质量基础效能。立足“一群两心三圈”区域发展规划,科学定位服务对象,夯实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一站式”服务网络,年度累计完成55家质量基础设施服务平台建设,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质量服务。
五是筑牢最严质量安全防线。统筹运用缺陷召回、监督抽查、专项整治等手段,持续加大重点领域、重点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守牢质量安全底线,厚植质量文化沃土,奋力开创质量强省建设新局面。
谢谢大家!
陈琛
现在回答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中国日报记者
刚才发布中提到,山东省印发了《山东省“十四五”质量发展规划》。请您介绍一下,《规划》的主要内容、重点任务是什么?
李宇红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为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全面提高全省质量竞争力,我们在充分总结“十三五”山东省质量发展成效基础上,依据《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了《山东省“十四五”质量发展规划》,作为“十四五”时期山东质量发展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规划》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实施两大战略、提升三大质量、夯实四大基础、优化五大环境”。即实施质量强省和品牌两大战略,提升产品、工程、服务三大质量,夯实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四大质量基础,优化营商、消费、质量文化、质量交流合作、黄河流域质量发展等五大环境。
《规划》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共计安排60项重点任务,涉及28个省直部门、16个市。
实施两大战略方面,通过实施质量攻关工程,加强质量人才培育,打造“好品山东”,升级“好客山东”等措施,完成新增省长质量奖企业20家以上,国家“质量标杆”达到60项,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新增300家以上等10项目标任务;提升三大质量方面,通过在农产品、食品药品、制造业产品、建筑工程、服务业、公共服务等十大领域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实现创建省级以上农业现代化示范区50个,药品上市合格率达到100%等19项目标任务;夯实四大基础方面,通过加快建立现代测量体系、新型标准体系、合格评定体系、质量发展服务体系,实现主导及参与制定国际和国家标准数量分别达到240个、8200个,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达到6万家等10项目标任务;优化五大环境方面,包括提升民生保障、促进创新发展、开展质量文化宣传、搭建质量交流平台等16项任务;完善保障措施方面,主要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支持、完善质量制度、强化质量考核等,以保障《规划》各项任务的落实。
关于《规划》的内容和任务,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中宏网记者
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是质量强省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请问在“十四五”期间,山东省服务业领域有哪些重点举措?
李春雷
推动我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是加快实施质量强省战略的重要举措。2021年,全省上下共同努力,服务业发展保持着稳中向好、进中提质优势,全年实现增加值43880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为52.8%。今年一季度,全省服务业增加值为11280.1亿元,同比增长5.4%,占全省GDP的比重为56.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6%,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作用明显,新兴动能蓬勃发展,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效益稳步向好。下一步,我们将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落实《山东省“十四五”质量发展规划》,围绕“提质增效”,加快推进我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一是贯彻落实服务业政策推动质量发展。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紧紧锚定“三个走在前”的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深入实施《山东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山东省服务业创新发展行动纲要(2017-2025年)》和《山东省服务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2021-2023年)》等政策文件,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努力构建优质高效、充满活力、竞争力强的现代服务产业新体系,培育服务经济发展新动能,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实现创新发展、持续发展、领先发展。
二是积极培育服务业载体提升质量效益。深入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聚焦制约服务业发展的难点堵点问题,深化服务业领域改革,积极探索体制机制创新、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的新途径。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积极开展生产性服务业百企升级引领工程,认定一批省级服务业创新中心,培育一批服务业创新发展领军企业,引导支持服务业企业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进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和品牌高端化。继续做好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认定和培育工作,提高现代服务业集群集聚集约发展水平,促进产业产城融合,努力把现代服务业集群集聚示范区建设成为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的主体区、服务经济高效发展的先导区、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引领区。
三是构建完善标准品牌体系提升质量水平。围绕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和基本公共服务,加快完善服务业地方标准体系,推动国际国内服务标准接轨。围绕服务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鼓励社会团体和企业制定高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团体标准、企业标准。推进现代服务业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进流通体系、新型消费模式、新型服务业态、数字经济等领域服务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科技研发、商务咨询、工业设计、信息技术服务、工业互联网、现代物流等领域标准化建设。支持行业协会、第三方机构和地方政府开展服务品牌培育和塑造工作,积极打造山东服务品牌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服务品牌。
大众日报记者
制造业质量提升是质量强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省工信厅在推动制造业质量提升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下步有哪些推进举措?
张登方
近年来,省工信厅大力实施质量强省和品牌战略,加快提升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质量,积极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近年来,在重点领域每年组织实施3000余项企业技术创新项目,提高企业质量技术水平。加快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平台及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截至目前,共建有2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23家省制造业创新中心,1696家省“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加强培育建设工业企业质量标杆。截至目前,全省共有46项全国质量标杆,数量居全国第一,省级质量标杆达90项。组织召开全省质量标杆经验交流现场会,推广先进质量管理理念、方法和经验,引导更多企业学标杆、做标杆、超标杆,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
下一步,省工信厅就推进制造业质量提升从以下三方面发力:
一是牵住科技创新的“牛鼻子”。依托优势企业和高校院所,加快建设一批省制造业创新中心,积极发挥创新资源整合、共性技术研发、创新服务平台等方面的作用,切实提升我省制造业竞争能力。深入实施首台(套)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高端软件等保险补偿机制,促进整机(系统)和基础技术互动发展,形成良性循环的新技术创新应用体系。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到2025年,力争省“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达到2000家左右。“十四五”期间,全省组织实施企业技术创新项目1万项左右。
二是把牢质量管理的“方向标”。引导和鼓励企业运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组织开展工业企业国家和省“质量标杆”选树工作,深入开展“质量标杆”经验交流,挖掘提炼典型经验,充分发挥标杆企业在质量提升行动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到2025年,力争国家“质量标杆”达到60项,省“质量标杆”达到150项。
三是奏响品牌建设的“最强音”。依托“好品山东”区域品牌建设,与新闻媒体、网络平台联合,加强企业品牌宣传推广,提高我省制造品牌的知晓度美誉度;联合行业协会、专业机构,组织开展质量品牌诊断活动,帮助企业提升质量品牌培育能力;出台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大力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十四五”期间,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计划新增300家以上。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推动质量强省建设,需要财政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请问,近年来财政部门在推动质量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何打算?
山东台综合广播记者
社会各界对建筑工程质量高度关注,可否介绍一下“十四五”期间在提升建筑工程质量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
殷涛
建筑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建筑工程质量一头连着社会的“安全指数”,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幸福指数”,涉及百姓切身利益,是民生保障的“关键事”,也是住建工作的“头等事”。近年来,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持续压实质量终身责任制,推行质量管理标准化,建立信息公示制度,创新推行验收交付模式,质量管理和品牌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工程质量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建成绿色建筑3.81亿平方米,创建省级绿色生态示范城区23个、示范城镇67个,省内工程获得鲁班奖46项、国优工程156项、国家康居示范工程8个、广厦奖57个,总数位居全国首位,工程品牌建设取得新成效,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持续增强。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一是聚焦提质增效,规范工程设计管理。印发《山东省勘察设计行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落实“适用、经济、绿色、美观”新时期建筑方针,治理“贪大、媚洋、求怪”的建筑乱象,让城市建筑更好体现地域特征和时代风貌。加强超限工程抗震设防专项检查和施工图审查,推进BIM在工程设计、构配件生产运输、施工安装、装饰装修、运维管理等建筑物全生命周期的共享应用。培育智能建造产业,着力提升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二是聚焦绿色低碳,加快建造方式革新。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政府投资工程及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按照装配式建筑标准建设。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教学用房、办公用房、学生宿舍、食堂等新建校舍项目,积极推广钢结构建筑。大力发展高品质绿色建筑,不断提高绿色建材应用比例,为居民提供节能、低碳、绿色、舒适的住房。“十四五”期间,全省新增绿色建筑5亿平方米,新开工装配式建筑1亿平方米。三是聚焦品质惠民,强化质量安全管理。压实“两书一牌一档案”质量终身责任制,落实质量安全手册制度。强化建设单位首要责任,大力推行住宅“先验房后收房”制度,加大质量信息公示,严格两阶段分户验收,加强常见问题防治,提升住宅交付质量。健全三级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配齐配足监督执法力量,建立风险分级管控机制。强化科技支撑,推广应用先进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开展“泰山杯奖”、优质结构工程、安全文明工地创建活动,打造一批质量卓越、安全可靠、社会认可的“好品山东”工程品牌,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新黄河记者
山东省是农业大省,也是农业强省。请问,我们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对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林国华
“三农”稳,天下安。山东作为农业大省,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把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高标准谋划、高质量推进,努力实现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五大振兴。这其中,乡村产业振兴最为关键,无论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保障社会高质量供给,都需要农业产业发展再提速、质量再提升。实现产业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前,我们将着重推进和抓好两方面工作,一是优化农业发展模式,二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品质。
在优化农业发展模式方面,一是着力培育壮大生产经营主体。引导龙头企业向前端延伸建设原料基地,向后端延伸建设物流营销和服务网络。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加工流通设施,改善设施装备条件,提升商品化处理能力,培育一批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到2025年,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200家、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场1200家,省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4000家。二是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加快推广绿色高质高效技术和优质专用良种,技术普及率达到80%以上,主要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实施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探索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农技推广模式,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以上。三是加快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锚定寿光蔬菜、金乡大蒜等13个特色农产品,聚焦农业多种功能、乡村多元价值,构建“13+N”特色产业培育体系,推动产业集群、产业园、产业强镇等向优势产区集中,加快形成园区成片、产业成带、主体成群的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
在提升农产品质量品质方面,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坚决守住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投入品生产经营网格化管理,夯实一线监管基础,提升基层监管能力。建设农业投入品“一张图”工程,开展投入品专项整治“清源”行动,把牢农产品质量源头关。紧盯合格率不稳定产品和重点区域,持续抓好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每年安排2万批次以上农产品检测任务,着力解决好重点品种违法使用禁限用药物问题。二是实施农业标准化,稳步推进农业认证管理,着力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统筹推进农业生产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新“三品一标”工作。完善农业标准体系,推广应用“一乡一业”标准体系库,推进农业标准与生产需求相衔接。建设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全国绿色食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园区,扩大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规模,推动更多“三品一标”农产品带标上市,让老百姓的餐桌更加多样化、营养化、特色化。
山东经济广播记者
发布词中提到《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正式施行,请简要介绍一下新《条例》与旧条例相比,在促进市场主体发展方面,有哪些新的制度设计,以及山东省是如何贯彻落实的?
王立河
3月1日施行的《主体登记管理条例》,是我国整合《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等六部登记管理条例,第一部统一规范公司、非公司制企业、合伙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各类市场主体登记管理的行政法规,实现了全国市场主体登记注册统一业务规范、统一数据标准、统一平台服务。
一、《条例》中新的制度设计内容
体现在准入和退出两大方面,主要是:
(一)市场主体准入更加宽松便捷。一是确立了形式审查制度,对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市场主体,登记机关要当场予以确认登记。二是简化了登记环节,取消了受理环节,实行“一审核准制”。三是优化了办理方式,在线下窗口办理基础上,增加网上办理、就近办理、集中办理、异地可办等方式。四是缩减了办理时间,明确规定登记要实行当场办结、一次办结、限时办结。
(二)市场主体退出更加兼顾效率与安全。在优化普通注销程序基础上,将简易注销上升为法律制度,公告时间由45天压缩至20天;创设了歇业制度,企业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情形,在与职工依法协商处理好劳动关系等有关事项、向社会公示法律文书送达地址等信息后,可以暂停经营活动,进入“休眠”状态,实现“停机保号”,最长可以“休眠”3年。待相关不利因素消失后,可以自行决定恢复经营活动,并向社会公示。
二、我省贯彻落实《条例》的主要做法
自《条例》公布以来,省市场监管局围绕《条例》贯彻落实做了大量工作,确保了《条例》在3月1日在我省顺利实施。主要体现在对企业开办“一窗通”系统、内网登记审批系统和公示系统进行了改造升级,简化了审核环节,优化了办理流程,网办率超过95%,全面实现一个工作日办结。同时,大力推进了“一业一证”改革、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集成改革和证照“三联办”改革,开展了企业开办创新行动,促进了3、4月份全省市场主体大幅增长。
陈琛
记者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果有其他需要进一步采访的问题,请联系省市场监管局新闻宣传处陈萍,联系电话:51792509。
本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