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基层】柴 林 村 修 路 记

记录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派驻山亭区桑村镇柴林村第一书记和选调生修路的故事

发布日期:2022-09-27 10:16:27 信息来源: 机关党委 信息来源: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2年9月18日,历时29天的修路工作终于结束了,转身一看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派驻山亭区桑村镇柴林村的第一书记崔德政和选调生訾鹏、赵旭三位同志都变得黑黝黝了,但听完三位90后年轻人修路的故事后,他们发自肺腑的喜悦与自豪深深地感染了我们。

“我们要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不浪费一分钱,把修路的这碗水端平”,这是第一书记在修路时常给大家说的话。柴林村建村以来只修过一次路,并且只是入村的主路,老百姓居住的胡同从没有修过。修路的消息传出后,老百姓很兴奋,甚至常年不回家的也赶回来要求把已经荒废的老宅子附近的路修上。

面对村庄面积大,胡同普遍很长,资金有限的现实,一开始崔德政、訾鹏、赵旭便会同村两委成员、党员代表定下了“先修主路,再修辅路;先修住户多的胡同,没人住的胡同先不修”的原则。但工程即将开工之际,村支书突然有了新的工作安排,群龙无首状态下,部分村干部开始出现了动摇,一时间所有的压力都冲到了他们身上,有时整个胡同的人都围在他们身边。然而,让人感到欣慰的是,三位90后年轻人没有畏惧,没有退缩,而是坚定的冲在了解释疏通工作的最前面。随着一次次耐心的解释修路原则,一次次斩钉截铁的否定不合理要求,老百姓的大拇指竖起来的越来越多,村干部也越来越配合、越来越信服,甚至主动要求把自己家门口的路放在最后修。就这样,柴林村后期再也没有出现无理取闹的现象,路越修越顺,如期赶在秋收前让老百姓走上了水泥路。

一边做群众工作,保证应修尽修,杜绝人情路熟人路;一边监督施工队,保证施工质量,确保足米够数。是这29天里,三位年轻人从早上7点到晚上7点重复不断的工作,每天的微信运动步数都在20000步以上。在核算施工面积时,訾鹏、赵旭最多的一天分别走了42000多步和37000多步,赵旭还特地绘制了工程示意图。“路基要平整、壳子要够宽、商混要达标、震动要均匀、打磨要光滑”,是每天他们都要与施工队叮嘱的环节。“要修就修好,要修就达标,不要等后期整改”,这也是他们反复给施工队的提醒。施工队的师傅、送商混的大车司机看到三位年轻人在修路这件事上没有蜻蜓点水,而是毫不含糊地协助施工队清理路障、维持现场秩序、优化施工细节,他们也越来越配合,越来越默契。“怎么修,修哪里,就听他们的,他们公道,要是开了坏头,这路就没法修了”,“我们修过的地方你们放心,他们整天跟着,我们也不敢留一手”,这是施工队师傅常给百姓说的两句话。

用当地镇领导的一句话“修路这事不好干,不动没事,一动问题不断”,但随着他们三个的坚持不懈和丝毫不松动的劲头,修路这碗水越端越平,村里在修路这件事上形成了最大合力,村里居住的百姓也成了最大的受益者。工程竣工之后,我们走在柴林村已经串联成网的水泥路上,时常看到三五成群的老百姓搬着马扎,聚在一起聊天拉呱、摘菜喝茶,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些路修的值了!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派出的三位干部是众多第一书记和选调生中的一员,他们牢记组织重托,走进农村,服务基层,帮助百姓办实事,解难题,推动村庄旧貌换新颜。他们用心用行动做好了惠民工程,同时也深刻诠释了初心与使命,担当与作为,没有辜负组织的期望与重托,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了一份宝贵力量。

作者:
字体
  • 字体放大
  • 字体缩小
分享
  • 微博
打印
  • 打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