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9-11-05 09:28:17 信息来源:中国政府网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9》指出,广东、江苏等东部沿海省份及北京、上海等特大型城市是创新能力领先地区;重庆、陕西等西部地区追赶势头迅猛,创新步伐不断加快;东北三省转型发展压力依然较大。创新水平的差距导致区域协同创新难度较大,为此,各地区要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创新能力,从而形成更多的创新集聚区。
近日,《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骆大进告诉经济日报记者,这份由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撰写的年度研究报告为地方政府了解本地区创新能力提供了参考。
《报告》发布了哪些区域创新发展的“秘密”,又发现了什么问题?记者就此采访了《报告》课题组有关专家。
广东蝉联“三连冠”
根据《报告》,2019年广东区域创新能力排名第一,连续3年居全国首位,北京、江苏分列第二和第三位,进入前10位的地区还有上海、浙江、山东、重庆、湖北、天津和安徽。
“从排名前10位的地区看,2015年至2019年广东创新能力提升步伐明显快于其他9个省市,领先优势持续扩大,江苏、天津两地提升速度有所放缓,重庆进步明显,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区创新能力提升步伐基本持平。”《报告》课题组组长、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创新创业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柳卸林分析说。
广东省创新能力突出,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其对创新的高度重视与投入。《报告》显示,2017年广东省政府研发投入增长超过28.8%;每亿元研发经费内部支出产生的发明专利申请数和发明专利授权数分别增长89.9%和47.7%。一系列数据表明,广东省在基础研究、创新载体建设、专利产出等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打造了较为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不仅是广东,《报告》认为总体上看,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多个创新集聚区: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冀创新集聚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创新集聚区,以广东为中心的珠三角创新集聚区,以成都、重庆、武汉、西安为中心的区域性创新集聚区。
“一般来讲,创新能力领先的地区普遍具有相对落后地区所不具备的创新要素。”柳卸林举例说,比如北京拥有大量科研机构和高校,具备较强的知识创造能力;上海外资经济发达,知识获取水平高;长三角城市群发展基础好,具备强大的制造能力和完善的产业体系;珠三角电子信息产业基础雄厚,产业链齐全,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强;成渝经济带国防科技工业、装备制造业发达,有最密集的人口和活跃的用户群体,上述地区构建了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
“不过,创新集聚区内不同省市间的差距较大,一体化水平普遍不高,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创新要素、政策环境等方面的优势互补。”柳卸林提醒。
南北差距在拉大
2019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排名揭晓,“几家欢喜几家愁”。
根据《报告》,2019年排名上升的地区有7个,其中江西和宁夏均上升了4位,排名提升幅度明显;山西上升了3位,转型动力强劲;贵州创新能力稳步提高,排名上升2位。排名下降的地区有9个,包括湖南、河北、广西、青海、天津、海南、辽宁、吉林和新疆。
值得注意的是,在东北三省,辽宁、吉林排名均下降,转型发展压力依然较大。以辽宁为例,2019年辽宁省创新能力排名全国第19位,相比2018年下降2位。
“辽宁省是东北地区经济体量最大的省份,也是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拥有较好的产业发展基础、交通基础设施及优良的地理优势。”《报告》课题组成员、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副研究员高太山告诉记者,近年来辽宁创新能力下滑与本地经济衰退、国有经济占比偏高、人才流失等有一定关系。在东北地区经济下滑的大环境下,辽宁的发展还要经历一段“阵痛期”,在产业结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辽宁还需破除一系列体制机制障碍,创新驱动发展任重道远。
即便是跻身“前十”的山东省,其面临的挑战亦不容忽视。中国企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中,山东省入围企业53家,其中大多数为国有能源、重工业企业。
“总体看,山东经济发展基础较好,企业创新能力强,但近几年放缓趋势明显,转型压力不断加大。”《报告》指出,随着老龄化及人口流失的不断加剧,山东创新驱动发展亟待解决劳动力不足、领军人才及创新型人才匮乏的问题,如何打造更好的创新创业环境,留住并吸引更多人才,这是山东转型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从全国范围看,《报告》认为东西地区的创新差距在缩小,但南北地区的差距在拉大。具体来说,广东、江苏、浙江等东部沿海省份及北京、上海等特大型城市,依然是创新能力领先地区;重庆、陕西、四川、贵州等西部地区追赶势头迅猛,创新步伐在不断加快,东西地区的差距在缩小。但南方地区创新能力提升步伐快于北方地区,在排名前20位地区中,南方地区占13席。
“整体上,创新水平的‘两极化’差距导致协同创新难度仍然较大,通过区域协同创新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面临挑战。”高太山表示。
企业投入待加强
《报告》课题组发现,一个地区的研发投入水平与创新能力密切相关,研发投入总量及来源结构是影响一个地区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
《报告》显示,2017年全国政府研发活动经费投入总量为3487.44亿元,其中,北京、上海、四川、广东和陕西5个地区的经费投入总和约占全国投入总量的56.5%,领先优势明显;2017年全国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达到12013亿元,其中,广东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达1865亿元,占全国的15.52%,江苏紧随其后,占全国比重的15.27%。
“不同的研发投入结构体现了创新驱动来源的差异性。”柳卸林注意到一个现象:北京、陕西、海南和西藏4个地区政府研发投入超过企业,其余27个地区企业研发投入明显高于政府。“北京、陕西更多的是科学驱动型或兴趣驱动型创新;江苏、广东则更多的是技术驱动型或市场驱动型创新。”柳卸林解释说。
柳卸林表示,研发投入结构要和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特征和资源禀赋优势相适应。总体而言,我国研发经费投入结构符合创新发展规律和国际趋势。尤其是来自政府的资金,大多用于有较大外部性的基础研发活动,而非直接用于企业的竞争性产品开发。但今后政策导向应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尤其是对一些基础研究的重视,这对核心技术突破至关重要,也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