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济南这些区县(功能区)工业和信息化成绩单出炉

发布日期:2021-02-02 09:59:41 信息来源:济南市工信局 信息来源: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济南高新区

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超52%

工业总产值增长18.8%

2020年以来,济南高新区以七大重点产业园区为载体,以120余家产值过亿元企业为重点,通过实施疫情防控、复工达产、生产保障、服务专员进企帮扶等系列措施,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运行。2020年,全区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8.8%,总量连续两年位居全市前列;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达22.4%,约为全市增速的1.5倍。

以170余项工业投资和技术改造项目为抓手,高新区稳步推动产业提质增效,2020年完成工业投资163.2亿元,增长24.8%;完成工业技改投资72.5亿元,增长13.3%,总量位居全市第一位,占全市工业技改投资比重达20.5%;新增工业技改项目数量是上一年度的3倍。率先在全市开展了“亩产效益”评价工作,已完成270多家工业企业的评级定档,企业转型升级效果十分显著。绿色发展能级进一步提升,新增齐鲁制药、华熙生物等两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绿色工厂,新增华熙海御等8家市级绿色工厂,绿色工厂总数达11家,走在全市前列;韩都衣舍、鸿天服装两家企业被认定为山东省纺织服装行业重点培育品牌,占全市数量的66.7%,居第一位。

去年,济南高新区入选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成为工信部重点支持建设的五大国家级基地之一。全年新增5G基站585处,总数已近1000处,覆盖率进一步提升,走在全市前列。工业互联网实现创新发展,浪潮云入选2020年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万腾、双端等2家平台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性工业互联网平台示范项目;森峰科技入选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全区3家企业入选济南市“5G+工业互联网”应用试点推荐项目,3家企业入选应用试点项目储备名单,占全市数量的三分之一;17个项目被评为济南市5G产业试点示范项目,占全市数量的50%,居全市第一位。星级上云企业达63家,占全市总量的三分之一;24家企业入选济南市2020年企业上云服务商,数量位居全市第一位;全年新增上云企业2615家,上云企业总数超过7100家,持续走在全市前列。迪亚实业、智囊盒子分别被授予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和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入驻企业数达到170多家,均是全市2020年度唯一获评的国家级示范基地和公共服务平台。齐鲁软件园被评为国家首批、全省首个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同时获评山东省级示范数字经济园区;全区20个项目被评为济南市2020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四新”经济快速发展,“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超过52%,居全市首位;数字经济占比率先超过45%。

长清区

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0家

省级瞪羚企业达3家

经济要发展,工业必先行。2020年以来,随着济南市加快“工业强市”建设号角的吹响,长清区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疫情面前,长清区工业经济各项指标稳步回升,并实现联网直报近十年来多个最好纪录,彰显出新形势下高质量发展的强大韧劲。

增长速度突破。2020年,长清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3.5%,高于全市平均增速1.3个百分点,达到联网直报近十年来最高增速。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百亿产业集聚优势更加明显,全区规模以上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企业达到122家,产值达到150亿元。

入库数量突破。厚植发展沃土,紧抓企业培育,从年初排查动员到年底入库填报,区工信局对符合和即将达到条件的企业进行跟踪服务,建立动态培育库,严把升

规质量,充实“小升规”后备力量。2020年,全区共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家,超过去年新增37家的纪录,独占全市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8强,为全区工业经济注入新的增长点。

发展质量突破。随着两个“双百活动”的开展及区工信局“全员全链条 全心全服务”理念的深入,全区工业企业发展劲头明显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增强,信息化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制造业单项冠军、首台(套)项目、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全面开花;省级瞪羚企业总数达到3家;国机铸锻全球首台砂箱智能化柔性生产线已正式投产;奥图自动化高强钢热成形智能智造系统荣获2020年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山水重工与辖区内机械加工企业组建机加工联盟,借力发力,抱团发展迈出新步伐;重汽橡塑件抢抓市场机遇,成为该区首家产值过50亿元的工业企业。

商河县

省市级瞪羚企业实现零的突破

累计企业上云1600家

2020年是商河县首次提出“工业立县、工业强县”之年,面对新冠疫情对经济的严重冲击,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县工信局发力工业强县建设,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产业体量实现跨越式增长。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5家,达到135家,实现产值120亿元,增长21.3%,工业增加值增长17.1%。技改投资增长568.1%,在全市排名第一。

政策支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研究出台工业能级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工业强县14条意见、18条配套措施,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全年支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提高到3000万元,对上争取政策资金近4000万元,超过了前三年的总和。

企业发展能级提升幅度取得历史性突破。培育省级技术创新项目20个,瞪羚、专精特新、单项冠军、隐形冠军、绿色工厂、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5家,其中省市级瞪羚企业实现零的突破,年度培育7家。

信息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累计企业上云1600家,全市16个辖区10家五星级上云企业,商河县占了2家。培育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企业2家,省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3家;5G新基建以点带面快速推进,建站数量实现历史性突破。累计建成5G基站478处,主城区5G网络实现全覆盖。培育5G场景应用示范项目6个,赋能城市管理、民生服务、产业发展三大领域。

发展载体全面优化。作为全市仅有的3家省级化工园区之一,商河化工园区认定反馈的14项问题全部完成整改,顺利通过省市复评验收。指导12个镇街全部设立了自己的特色产业园。绿色建筑产业园、通航产业园、食品加工产业园规划建设也已全面启动,初步形成了“一核一带两翼四园”的工业发展格局。企业服务力度空前加大。第一次承办全市纺织服装行业产销对接会,促成现场签约2亿元;创新服务举措,成立商河县企业家协会,打造形成了企业家协会+8个行业协会“1+ N”产业协同、共享共赢发展模式,成功举办青岛大学企业家专题研修班、8个分会座谈会,组织300名企业家健康查体等活动,服务企业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

锦水高端产业园标准厂房成为招商的有力载体。

平阴县

开通5G基站493处5G工业场景应用企业达到26家

2020年,平阴县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剔除减税降费因素,增长9.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9%。在全市重点项目观摩评议中荣获第六名。

坚持“生态立县 工业强县”,平阴县出台了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金十条”,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和新兴产业提速扩量。实施总投资45亿元的技改项目43个,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5家。4家企业获评省级瞪羚企业,2家企业荣获省资源利用先进企业,11家企业获批市绿色工厂。玫德集团位列省民营企业百强榜第28名,齐发药业入选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鑫贝西被评为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开通5G基站493处,5G工业场景应用企业达到26家。

2020年10月,平阴金融产业园建成运营,垂直金融项目落户平阴有了拎包入住的载体。金融机构存款、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74亿元、183亿元。深化招商引资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招商引资评估决策机制,全县新签约项目106个,总投资23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600万美元,增长14%。外经外贸承压行稳,完成进出口总额54亿元,增长3.5%。完成供地6184亩,保障生命科技园、泰德EPP等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强化“亩产效益”导向,处置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和低效闲置土地1320亩。减税降费2亿元,兑付财政扶持资金4.5亿元。

过去一年,平阴县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4家,万瑞炭素被认定为省院士工作站,实达紧固件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万瑞炭素、中琦环保被认定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在全市率先建立县级人才服务信息平台,域外在编平阴籍人才回调49人。制定“放心”措施51条,实行企业开办“一链办理”、营业执照“秒批秒办”,完善“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机制,“一业一证”改革、“不见面审批”在全市率先推行,333个村(社区)建立便民服务站,市场主体总量同比增长22%。

字体
  • 字体放大
  • 字体缩小
分享
  • 微博
打印
  • 打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