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光威集团:民营小鱼竿厂做出航空航天碳纤维

发布日期:2021-05-26 09:00:58 信息来源:威海市工信局 信息来源: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1987年开始做钓具,到1995年成为全球钓具界的翘楚;1998年碳纤维预浸料成功国产化;2005年成功批量生产碳纤维后,转身投入航空领域高性能碳纤维研发;2017年,光威复材成功上市,成为碳纤维行业的第一股……寻着威海光威集团的成长轨迹,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其在发展过程中的多次阵痛和转型,从民营小鱼竿厂到“钓鱼竿龙头”再到“碳纤维之王”,光威不断解决“卡脖子”技术,抢占产业链制高点,用一连串响当当的成果,诠释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

8年时间成就“鱼竿龙头”

1987年,光威集团创始人陈光威先生接手一家只有30人却亏损近100多万元,濒临倒闭的镇办石化科研器材厂。经反复调研论证,光威做出了第一次产业选择——入局在国内尚属空白的钓具产业。

受资金和时代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公司缺少生产设备,陈光威亲率技术骨干连续奋战150多个日夜,研制出首条国产鱼竿生产线,光威也由此开始自主保障生产装备。

自主研发、自主创新,让光威在行业中实现了“追赶”到“超越”。1995年,光威成为世界最大的钓具生产基地之一。经过30余年的发展,光威鱼竿年产达1000万支、渔线轮800万只、饵料千吨以上,产品销往世界五大洲64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钓具产业综合产能最大的企业。

作为起家产品,光威不断对钓具产业进行改造升级。在光威集团的生产车间内,一批批数显轮生产下线。“这款数显轮可以精确获悉鱼线抛出和收回的距离,可以更精准地找到鱼群,钓鱼趣味感更强。”光威集团总经理邓向阳表示,“产品附加值提高了才能保证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加快钓具产业向高端化、时尚化、绿色化转变。”

2019年,光威集团建立了钓具技术创新中心以及钓具测试中心,以国内市场为主要突破口,扩大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规模。

打破国外垄断碳纤维“威海造”

碳纤维是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也是光威在发展新经济的道路上抢占的另一个制高点。

然而,光威的碳纤维自主创新之路布满荆棘。1998年,光威引进国内首条宽幅碳纤维预浸料生产线,生产预浸料。但好景不长,国际上实行对其原材料“碳纤维”的封锁,面对“卡脖子”技术难题,2002年,在基本还不清楚碳纤维除了能用来生产渔具,还有其他什么价值的时候,光威成立了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开始由劳动密集型向新材料行业转型升级,向高科技领域进军,“悄无声息”地干起了碳纤维研发。

事实上,碳纤维是一种集结构材料与功能材料于一身、具有多种优异性能并拥有广泛用途的基础性新材料。碳纤维以及以碳纤维为增强体的复合材料,以其出色的增强减重效果,以及耐腐蚀、耐高温、膨胀系数小、导电性能好等特点,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风力发电、新能源汽车、建筑补强、电子通信等领域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005年,光威研制出CCF300级碳纤维,一举打破了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碳纤维事业的空白,为航空航天和国民经济高技术领域急需的碳纤维提供强大技术和条件支持能力。面对国家军事碳纤维急需,光威启动了碳纤维国产化应用。以需求牵引碳纤维技术不断创新,此后相继突破了CCF700/800/1000和M40J、M55J等高强高模碳纤维关键技术,保障了国防军工领域碳纤维的自主供应。

“光威能成功研制出碳纤维,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了解碳纤维。”光威集团董事长陈亮介绍,光威从1996年生产碳素鱼竿时,就开始和碳纤维打交道,实现了从产业链的下游产品向上游材料进行追溯式发展。在公司研制碳纤维初期,不符合航空要求的纤维,光威将其用到碳素鱼竿当中,因此对于光威而言,碳纤维没有“废品”。

目前,光威积极响应国家新旧动能转换战略的新兴产业,搭建起了涵盖“原丝—碳纤维—预浸料—织物—碳纤维制品—装备制造—检测分析”的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条,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521”战略布局迎接新风口

在陈亮看来,风电领域便是近几年来碳纤维应用增长最快的领域,各大工业领域的增量,也将成为光威业务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不仅如此,碳纤维行业未来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建筑补强、压力容器、体育休闲、汽车等领域都有可能出现新的风口。

因此,上市之初,光威复材就制定了“521发展战略”,即布局碳纤维、通用预浸料、能源新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和精密机械装备5个业务板块,在碳纤维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个“产学研用”科研平台引擎的带动下,孵化形成1个具有全球影响力和领先地位的碳纤维产业基地,布局复合材料最优生态园区。

蓝图绘就雄心勃勃,光威的“落笔”也一步步扎实有力。

近日,光威复材申报的“国产碳纤维复合拉挤集成技术开发及能源领域工程应用项目”荣获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这不是公司今年第一个出彩的项目,除此之外,光威复材获评省级工业设计中心,拓展纤维有限公司高强型碳纤维高效制备产业化技术项目获首届山东省新材料产业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多个重量级荣誉为企业开局赢得“开门红”。

由光威募投项目“先进复合材料研发中心”一期建设进展顺利,部分装备设施已陆续投产使用,该项目为公司先进复合材料试点基地,主要承担科研任务,以碳纤维为依托,向碳纤维复合材料开发制造领域延伸,进一步增强公司的研发、设计及技术创新能力,为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各领域的规模化工业应用培育和开拓市场,为复合材料产业化储备技术、奠定基础。

企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的集聚耦合。4月13日,山东省碳纤维产业链工作会上,明确光威复材为全省碳纤维产业链“链主”企业,将省内碳纤维产业链配套企业、行业协会、高校、科研单位,以及基金公司、智库等纳入产业链联盟,构建了“链主”企业牵头主导、产学研协同推进和要素保障服务等推进机制。

“近三年来,我们协助光威集团、光威复材及其所属企业围绕高质量发展专项、重大技术改造贷款贴息等领域共争取各级扶持资金7000余万元。同时,带领光威复材与中航制造研究院、西安飞机工业公司等大院大所企业开展精准对接,助推企业深度融入国家产业布局。”威海市工信局局长乔新跃表示,下一步,威海市工信局将加快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研发及产业化,积极汇聚创新资源,推动创建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碳纤维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全链突破,产业集群的叠加效应一再放大,光威深耕产业蓝海,掘金百亿市场的步伐愈发坚实。

字体
  • 字体放大
  • 字体缩小
分享
  • 微博
打印
  • 打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