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十大新经济形态” 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大力开展企业管理创新培育工作

发布日期:2021-08-12 09:31:28 信息来源: 青岛市工信局 信息来源: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为认真贯彻落实青岛市委市政府“转作风、创一流、当排头”要求,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总结企业管理创新成果,形成示范效应,促进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和“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建设,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印发通知在全市开展新经济企业管理创新典型培育工作。

主要围绕高端化工及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家电电子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突出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医养健康、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装备、船舶海工装备、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以及其他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等新经济领域。结合我市产业发展实际,重点围绕以下新经济形态类型开展管理创新成果培育,突出专业化、精细化、新颖化。

一是数字化转型。

对传统产业企业生产运营各环节有序进行数字化转换,在数字化转换、数字化升级基础上,实施“上云用数赋智”,通过数据赋能企业高层次转型,深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服务等环节的数字化应用,实现基于数字化的生产工艺和管理系统、运行流程。

二是工业互联网。

通过开放的、全球化的工业级网络平台把设备、生产线、工厂、供应商、产品和客户紧密地连接和融合起来,高效共享各类生产要素,优化资源配置。在动态仿真、智能装配、数据采集、过程监控、质量检测、产品追溯等领域应用场景,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方式降低成本、增加效率,帮助制造业延长产业链,实现多主体价值共创。

三是人工智能。

生产和应用具备人类智能的技术设备而形成的产业形态,如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各类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与电子终端和垂直行业融合,在工业、农业、医疗、教育、金融、通信、社会治安等各个领域不断向纵深渗透应用。

四是智能制造。

通过人与智能机器的合作,扩大和部分取代人类专家在制造过程中的脑力劳动,实现制造自动化,扩展到柔性制造、高度集成化制造、协同制造、共享制造、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智能装备和产品以及智能服务、智能化管理等领域。

五是绿色制造。

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益,利用先进绿色设计、生产、管理技术和生产工艺、流程,使产品在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全寿命周期,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并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主要包括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绿色化改造、工业节能、工业节水以及工业领域资源综合利用等。

六是服务型制造。

将生产制造延伸到制造服务并实现融合发展的新型制造形态。主要包括工业设计服务、定制化服务、供应链管理、共享或协同制造、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或系统解决方案提供、信息增值或智能服务、生产性金融服务、节能环保服务等不断创新发展的生产服务品类,“生产制造+衍生服务”形成多种服务型制造模式。

七是平台经济。

依托于互联网技术,打造交易型平台、专业化创新平台或创新型企业平台化,突破传统组织模式的既有边界,对经济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进行重塑,促进产业模式开放、共享、创新。依托平台数据生态优势,实现内部协同管理、外部跨界融合、市场供需对接和多方主体的资源链接与共享。在提供交易服务的同时,为传统产业提供品牌策划、产品设计、柔性生产和客户定制等技术及服务,在产业融合和资源共享中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价值共创等目标。

八是园区经济。

发挥优质经营主体和高质量要素资源的高效益配置作用,按照现代市场经济规则和园区经济主体的要求,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建立统一的市场营销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和优质资源快速配置的绿色通道等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使一定区域内经济主体融合共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高效益经济形态。

九是产业链(生态圈)共同体。

核心企业通过纵向产业链上、下游或相互联系的产业形成产业链(生态圈)共同体,应用信息化、智能化和区块链等技术形成产业链(生态圈)风险共担、价值共创、利益共存、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经济利益共同体。

十是产学研用一体化。

实体企业、学校、科研机构、市场应用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通过网络化、数字化、协同化和共享化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生产、应用一体化合作体系并在运行过程中体现出综合优势。通过产学研用的紧密结合,科技成果、创新技术、创新产品等尽快产业化,形成价值链联系紧密的高效创业创新经济联合发展体。

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会同青岛市新经济联合会对推荐的典型进行重点培育,选出优秀典型。组织对优秀典型进行观摩交流、媒体推广,并列入向上级组织的企业管理创新成果评选推荐范围。

字体
  • 字体放大
  • 字体缩小
分享
  • 微博
打印
  • 打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