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07-08 09:14:40 信息来源:大众日报
在智慧交通、精细化工、燃料电池等20个领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均走在全国前列
世界首套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成功下线;全球首款“国密算法高抗冲突物联网安全芯片”面世;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燃料电池智能雪蜡车亮相冬奥会……7月7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的“走在前、开新局”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上,列举的山东一项项首创成果令人振奋。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将“加快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列为今后五年着力抓好的十二个方面重点工作之首。“‘争当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是山东科技创新工作的明确目标和使命担当,在智慧交通、精细化工、燃料电池等20个领域,山东省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化上均走在全国前列。”省科技厅厅长唐波说。
聚焦关键技术,做强科技型企业
“目前浪潮拥有专利10100多件,牵头或参与制定标准210多项,拥有高效能服务器和存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一批国家及省级创新平台;企业主要技术和产品达到业内领先水平。”浪潮集团首席技术官、高级副总裁胡雷钧说。
截至2021年底,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已突破2万家,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6.76%。今年,力争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3万家,培育科技领军企业200家。
2022年省级科技经费再增10%达到145亿元,集中投向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重大原始创新、重大技术创新引导及产业化和重大创新平台项目等重点领域。“下一步,山东省将瞄准科技前沿,聚焦关键领域,精准编制‘十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动态清单,以揭榜制、组阁制、赛马制、定向委托等方式,集中资源力量,高效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力争再突破一批产业‘卡脖子’技术。”唐波说。
记者获悉,山东省将实施种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瞄准解决种源“卡脖子”关键问题。
坚持“四个面向”,夯实创新基础
“我们集合全国13家单位的37艘科考船及‘蛟龙号’等超过800台/套船载设备,建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深远海科考船队,累计共享船时已超过5000天,大幅提高了我国海洋装备使用效率,为实施多海区同步观测奠定了基础。”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潘克厚介绍,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现有公共科研平台已具备24种共享服务能力,去年全年支撑科研项目261项。
坚持“四个面向”,山东不断增强政策引领支撑,强化基础研究投入和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省自然科学基金规模突破6亿元,省政府与国家基金委的联合基金年支持强度达到1.6亿元。探索建立了“1313”实验室体系,已建设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1家,国家重点实验室21家,省实验室9家,省重点实验室261家,在加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山东还在全国首创了“1+30+N”创新创业共同体创新体系,以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山东能源研究院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平台蓬勃发展。31家创新创业共同体共突破关键技术391项,制定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86个,年实现增加值超过513亿元。
下一步,山东省将聚焦强化基础研究策源能力,加快研究制订省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加速布局前沿交叉和颠覆性技术研究。
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
“山东高度关注博士青年人才群体,加强博士后引育平台建设,设立山东博士后科学基金,推行普惠制与个性化相结合的支持模式,让每位来鲁的博士后都能获得一笔科研启动资金。”省人社厅副厅长周春艳说。
让更多“千里马”在山东创新创业赛道上竞相奔腾。山东省将持续提升青年人才在省级人才计划、基金项目中的支持比例,深入实施“万名博士、十万硕士、百万大学生”创业齐鲁计划。
在引进一流科技领军人才方面,用好“一事一议”规则和“泰山学者”工程项目,为来鲁创新创业提供个性化、全方位支持保障;支持全省各类创新主体通过顾问咨询、揭榜领题、成果转化等柔性方式,吸引海内外学术机构院士等顶尖人才来山东省服务;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畅通“特岗特聘”引才绿色通道,简化程序引进创新型、急需紧缺型领军人才。
截至目前,全省共有住鲁两院院士和海外学术机构院士115名,其中全职驻鲁海洋领域院士21人、占全国34%,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国家级、省级领军人才突破4500名。今年,山东省将聚焦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及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引育,不断壮大山东战略科技人才队伍;健全战略科学家发现使用机制,进一步加大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遴选支持力度。(王亚楠 刘凡子)